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水源污染带来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尤其是农村水体治理问题,近期各地区从政策规划、标准制定以及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多举措并行,治理农村黑臭水,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体系。
但是,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存在许多盲区误区,那么,如何在治理农村污水上避免“踩坑”呢?我们先从工艺上了解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各异,但都是各单元处理技术的不同组合。
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包括化粪池、污水净化沼气池、普通曝气池、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氧化沟、生物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土地处理和生态塘等。应当根据受纳水体功能要求,结合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条件完备情况和排水去向等,选择适合当地的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分离池 — 腐化池 — 酸化池 — 氧化池 — 排放该工艺无动力、低能耗、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但是化粪池存在清掏困难、产生恶臭气体和堵塞管道等缺点。建议用格栅沉砂池代替化粪池,在污水接入市政管网之前起到清除大的杂物和防止堵塞的预处理作用,而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不受到影响,对村民门口附近的坑塘进行合理的改造,可以较容易实现这一目标。厌氧生物滤池是密封的水池,池内放置填料,污水从池底进入,从池顶排出。该工艺能耗少,操作简便,处理能力较强,滤池内可以保持很高的微生物浓度,不需另设泥水分离设备,出水SS较低。存在问题是滤料费用高,滤料容易堵塞,生物膜很厚,须严格控制进水悬浮固体浓度。复合厌氧处理技术结合了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厌氧生物滤池 2 种反应器的优点,用于处理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的新技术。该技术处理效果好、能耗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该技术将污水浸没全部填料,氧气、污水和填料三相接触过程中,通过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去除污染物。生物接触氧化池操作管理方便,比较适合农村地区使用。日本针对分散式农村污水开发的净化槽,其好氧单元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我国在一些用地受限、冬季气温较低、经济条件较好或出水要求较高的镇村,都有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活性污泥技术是一种生物法,向废水中通入空气,使好氧 性微生物繁殖培养形成具很强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生物法逐渐成为污水处理技术的主流方法。活性污泥技术的基本流程: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组成。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废水与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成为混合液。在曝气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气,并使活性污泥和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被微生物群体所分解,使废水得到净化。活性污泥技术具体还包括很多种,其中有普通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AB两段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完全混合性污泥法等。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两者优点于一身的第3代生物滤池。BAF具有去除有机物、有害物质、脱氮、除磷的作用;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能耗及运行成本低。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除了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外,还可同时去除氮、磷,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及难降解废水,在好氧段前设置水解酸化段,可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适于具有地势差,房前屋后有空闲土地的山区农村。
局限性在于占地面积大,易受病虫害的影响,生物和水力复杂性使人工湿地反而可能成为污染源;需要很长调试周期才能稳定运行。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将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沟中,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该种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 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并利用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过滤、吸附、降解。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但是负荷较低,不适合人口集中、污水产量较大的地区。在快速渗滤系统运行中,污水周期地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层形成的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状态有利于氮、磷的去除。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65%和94.47%,出水达到GB 18918—2002 一级A排放标准。生态塘是从氧化塘发展而来的污水生态化处理技术,主要进行污水的二级深度处理。
它是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的推动下,借助菌藻共生强化系统去除有机物,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水资源予以回收利用,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是生态处理的发展方向。采用***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工艺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藻类塘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对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种较具推广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稳定塘相比,既有运行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又克服了传统稳定塘停留时间过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在处理农村及小城镇污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膜法是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应用的一种人工处理技术,包括厌氧和好氧生物膜两种。厌氧或好氧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来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目的。这种方法设备简单、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率高。反应器一般由填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三部分组成,采用的填料有无机类和有机类。目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就是其中一种。该种技术是运用生物膜和纤维膜的双膜反应系统,运用鼓风机和抽水泵将阳光通过太阳能板进行转化,再经过系列运行,净化生活污水。适用于日照量充足的南方地区,污连续阴雨天则需要运用电进行运作。虽然这种技术较为新颖,但是在特定项目中已经有所使用,优势在于能够节约能源,并降低大量的运行费用。泽信智联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中用到的单元集成于一体的设备,能够快速安装并调试运行。以A2/O的生化工艺为主,集去除BOD5、COD、NH3-N等工艺于一体,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污水,污泥都是在密闭的环境中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不仅操作更加简单、智能化、占地面积小,而且在污水处理工艺上更加科学***。能***处理一般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及类似生活污水的工业废水,处理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部分指标可达到一级A标准;占地面积紧凑,不受高程限制,布置灵活,维护简单,十分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可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特点灵活调整运行时间,以进一步节省运行成本及提高运行效率。